第二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
第二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日前正在济南举行,环翠区作为威海所辖区市唯一代表,在文博会现场设置了展厅,以“崛起的文化艺术之城”为主题,展现全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蓬勃态势。
从16日下午正式面向公众开放以来,短短两天时间,环翠展区就依靠别具匠心的布展设计、精心筛选的文旅项目、细致贴心的沉浸体验,吸引了众多观展者。
锡镶、锔瓷、大漆、胶东花饽饽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悉数亮相,并且展区还邀请了这些非遗技艺的传承人进行现场手艺展示,“慢功夫”的老手艺在文博会的舞台上吸引了无数目光,慕名前来的媒体和观展者络绎不绝。
找碴、对缝、标记、打孔、补漏……首先亮相的是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锔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耿海胜,“这次文博会,我带来了近30件锔瓷作品,许多物件的历史都达到了一两百年。”耿海胜说,他还把自己平日拍摄的锔瓷视频以及相关宣传视频发在网上,并将网址制作成二维码,供文博会观展者扫描观看。
在现场,有一半的时间,耿海胜都在低头“缝缝补补”,每当一件完整的锔瓷作品完成,都能获得现场观展者的阵阵掌声。更多的时候,当发现观展者感兴趣或有疑问时,耿海胜会放下手里的活儿,一件件地耐心讲解、演示。“来参展最大的好处就是,有机会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手艺,他能产生兴趣,就会过来学习和传承。”
是“找碴”不是“找茬”、“手拿把攥”是从锔瓷技艺来的、“碰瓷”以前可不是故意找麻烦的意思、“金刚钻”是啥样的……耿海胜总能用大家最感兴趣的点,把复杂的传统技艺讲通透、讲明白。
“我小时候,大街小巷锔匠可多了。”70多岁的济南市民李大爷一开始只是默默地看着耿海胜演示,寻找着曾经的记忆,在展区待得时间长了,他直呼“大不一样”,“以前家里的陶器、瓷器坏了也舍不得丢,找锔匠给锔起来。现在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了,不光能把坏的锔好,而且讲究手法、艺术性,不简单!不简单!”
不光观展者惊叹,很多媒体也被传统技艺吸引到了环翠展台。
16日开展当天,山东广播电视台文旅频道在整个文博会十大展区只选取了三个项目拍摄,耿海胜的锔瓷技艺成功“入选”——摔磁盘、修复、还原……整个流程下来如行云流水。
17日,哔哩哔哩直播小组也“慕名而来”,身穿旗袍的主播“小姐姐”同身穿对襟唐装的耿海胜在一起,说不出的和谐。
文章来自:中国威海环翠微信公众号